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有一天,媽媽老了

有一天,媽媽老了九十六歲的媽媽和七十二歲的女兒,寫出這輩子的親情之絆。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女兒整理娘家櫥櫃時,竟然發現媽媽寫了十多本日記,她相當震撼,因為媽媽不認識字,也不會寫字,她偷偷把日記帶回家,一邊讀一邊掉眼淚,那些是媽媽不曾告訴兒女的心情,也是媽媽不曾告訴兒女的生命經歷……
  媽媽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正值日本帝國統治韓國時期,家境雖然富裕,但父親秉持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讓她上學讀書。不會讀書寫字是媽媽最遺憾的事,她說不能用文字來抒發自己的心情,真是痛苦。
  七十歲的媽媽為了想給孩子和弟弟妹妹們打電話,跟著孫子學認數字,寫數字。媽媽學得很認真,當她撥通女兒家電話的那一刻,她緊張得心砰砰跳,通話後她高興極了。
  從學寫數字、撥電話之後,媽媽嘗試學著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拚寫與認字,跟著孫子們一起學寫文字,後來看得懂大字童話書像是《人魚公主》、《傑克與魔豆》。
  後來她漸漸得以用文字記錄每天的家庭生活。
  媽媽的日記語句不夠通順,還有很多拚寫的錯誤,但還是不會影響它帶給女兒的震撼和感動,整理媽媽的日記時,女兒不知留下了多少眼淚。媽媽心底的祕密深深撼動她。
  當女兒看到她九個月大的弟弟如何過世,還有媽媽十九歲剛嫁到婆家,那種無助孤單的傷心往事時,女兒哭得眼睛都腫了。
  這些文字也讓女兒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覺得自己是個不孝順的女兒──以前怎麼就沒考慮到,媽媽是多麼盼望我們這些孩子能常回家看她!
  媽媽的日記處處流露對孩子的慈愛,默默地感受著對離世親人的思念,深深地感激兄弟姐妹的親情。媽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在日記裡直率表達對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感。
  心得:這本書的內容,結合了媽媽的日記短篇散文和女兒所撰寫的家庭故事及和母親相處最後十年的散文,篇篇感人至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